孔令谦:共享与传承
2018年8月26日,医馆界北京论坛召开,这是医馆界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论坛,可能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次论坛。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之孙、孔医堂创始人孔令谦先生受邀做了“共享与传承”的主题分享,反响热烈,现将孔令谦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分享出来,以供没能到现场的伙伴们参考。
共享与传承
孔令谦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日的盛会,我注意到今天这个会址叫龙爪树,因此用易经里的一句云从龙、风从虎、风云际会这句话来形容今天的情形,我想是不为过的。
这次应王中华先生邀请,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此次思想之盛宴,同时就我本人对中医的浅显理解和情怀作一番沟通、做一番阐述。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为共享与传承。这个题目其实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问题。譬如《伤寒论》可不可以共享,答案是肯定的?中医文化是不是共享的?也一定是。这些《经典》是千百年来的经验升华与凝练;而中医文化,则是经历代前贤所累积的文化遗产。当然是可以共享的。
问题来了,人有七情六欲,故有大小之别、好坏之分;术有正反两途,有正确的,就该有错误的。在这个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该传承什么?该共享什么?又该告诉世人什么?显然不该是错误的。
我们国家将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那是因为中国之大,不仅在于经济发达、体量庞大,更在于文化繁荣。当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如何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医或许是一个捷径,一个突破。
就中医而言,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当下中医政策和环境,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最好的。因此,整个中医界沸腾了。
但是,我想说,我们也要冷静,要“风”而不要“疯”。
但在这个一切都是功利,一切均是利益驱动的社会风气下,我们更加需要保持清醒。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鲁阳挥戈,落日为之徘徊。这社会需要鸡鸣不已的坚守和鲁阳挥戈气魄的人。
资本的杀入,本不是坏事,但将此作为寻求功利事业之创新,是很危险的。
我们要的是客观的、规律下的风云变幻,而不是疯。疯和打鸡血没啥两样。此外,就我个人理解,完全依赖于政策,靠政策吃饭,是不自信的表现,靠政策早晚要迟到。英雄会造势,更会脚踏实地。做点实际比什么都好,这好比扬起帆,风来了自然乘风破浪,反之,往好听了说不疯也是肝风内动。鱼龙自能兴幻化,鸟兽不可与同群。
政策有了,风来了,问题随之而来。医到底该怎样行?药又该如何做?医师资源呢?我想这是诸位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当下中医医疗、教育、产品之现状,是渗入骨髓的西化。新时期下的中医,难道就没有危机吗?现代中医教育有问题,师承和传承就没有问题吗?譬如收个徒弟十万、二十万,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我们的教育底线都被撕破了,我们该如何重塑希望?值得诸位深思。
焦虑、浮躁的社会需要秩序重构。用什么方式,什么方法,大家都是中医人,在中医思想中可以找到解决方案,那就是恒久、普遍、共通的原则。
天地虽大,中心在我,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医之中,在于大中至正。因此孔医堂崇尚合德、仁立、尚道、融新的价值观。孔医堂之孔,非孔伯华之孔,而是以至圣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
习近平主席在曲阜考察时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句话很有深意。天地之大德者曰生。
医为生人之学,又为事亲之道。它是使人活着的学问,这是为医者的本质,所以更要以仁为本。道行之而成,是人创造的,看你如何走;承继传统没有错,但不可师古泥古。依一般规律,太注重传统,难免保守或僵化;太强调创新,可能会革了传统的命。
至于当下流行的这帮那派,我以为更不可取,会成为阻碍中医发展的绊脚石。要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不是要闭守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恰恰需要更加主动的拥抱世界文化。
这些年,我送走了不少老大夫,几乎每年都要往八宝山跑,今年四月二十九号,我又将我老师(陈大启先生)送走了。但孔医堂的医生少了吗,患者少了吗,没有。老一辈走了,但他们的魂脉留在了孔医堂,这与诊务与教育的密合是分不开的。
这些年,我们与山东曲阜有关学校合作,将教育模型社会化和公益化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去年中医局及有关部门让我牵头复建北平国医学院,研究其历史人文经验和教育模式,开展中医经验师承和传承工作。北平国医学院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所中医院校,始创于一九二九年,至今在北京地区所有大中小医疗机构乃至坐堂郎中,多可看到北平国医学院的影子,由此可见其影响深远。
我与孔医堂诸多医师戏言说,你们养老的地方我找到了,那就是带着你们几十年的临证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所以,孔医堂的发展重点是在教育,诸位放心,我不会跑到你们那里去挖人,反之,我会向社会输送中医人才。
凡事均该求本,治病也要求本。任何行业,任何事情,我想均离不开本之于己,本之于社会,本之于广大经验这三项法则。对中医而言,这个己就是疗效,你没有疗效,社会不会容你,大众不会认你,疗效从何来?来源于广大经验之所得,来源于“为学做人、兼顾并重”的教育传承。因此,中医的发展之本,在教育。
我们今天的使命,是一个文化的使命,是一个思想的使命。文化思想是社会大众之所共业。因此,我们该认识社会、接近大众、承继传统、把握现实;该全盘计划、从根做起;并在此基础上求了解、求发挥、求充实。
所谓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易曰: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就够了,只要对社会、对广大民众有益处,它就是伟大的事业。并不在于圈地有多大、校园围墙有多高,而在于心有多大。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共通、共享的,也是该为此要努力传承的。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