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加拿大是车轮子上国家,在此生活,不开车基本上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的。但开车久了,运动的时候少了,坐的的时候多了,再加上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工作压力的增加,一些身体上的困扰也就会随之袭来。就拿记者来说,生完儿子后,逐渐感到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头痛、肩颈痛、胃痛、坐骨神经痛等也时不时来做客,怀孕时攒下的肥肉也一直不离不弃,让人烦恼。经过记者调查,身边的朋友们也都会有这种或那种的的亚健康状态。
国内的雾霾影响、加拿大专科的长时间等候都令更多的朋友关注自身以及亲朋好友的身体健康、日常保健、饮食调整。但是铺天盖地的各种养生信息;微信朋友圈转发的各种“有毒食物”、各种”你不可不知的养生信息”;网上也会传播者这个、或那个专家说的、新研究的新理论。这些种种不同的说法令我们目不暇接,不知所措。如何针对我们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呢?记者此次回国有幸采访了孔医堂创始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孔伯华名家研究室主任、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孔令谦,就让这位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的嫡孙来给读者朋友们做一番详细解读。
高富帅儒商的中医艰辛路
提起孔令谦,不少人脑海里会出现不少标签,例如:孔子第76代傳人、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師從著名太極大師孫劍雲、田秀臣修習太極拳、中國傳統文化及中醫文化學者、孔医堂董事长、孔伯华学院创始人,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承人。其祖父孔伯华,名列中国四大名医,曾给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领导人把脉诊病。去世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亲往寓所吊唁。其学术还被列为传统中医药项目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父亲孔少华和几位伯父,也是著名的中医专家。似乎作为一个中医世家子弟,子承父业,成为新一代的名医,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有谁知道,孔令谦竟然是做IT出身,从打工到自己做公司再到企业高管,孔令谦曾经是一名成功的IT精英,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说起他偏离中医世家正常轨道的这些变故,就要归结于十年浩劫所带来的影响。“14岁时,父亲入狱。家里还有弟弟妹妹,我是老大,只好辍学打工。钢筋工、水泥工,什么都干过。直到社会秩序正常后,我才又复学。”回顾往昔,孔令谦淡然的说,那段时间,倒是让他醉心于太极拳的学习,拜师著名太极大师孙剑云、田秀臣修习太极拳,打下了坚硬的基础,也练出了一个好身体。直至2004年9月13日,父亲孔少华去世,父亲的离世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同时也使得孔令谦痛定思痛,对自己的未来方向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开办了第一所孔伯华医馆,用自己的这种方式来延续和发展祖父辈中医的理想。开设孔伯华医馆后,孔令谦一方面聘请京城四大名医后裔、传人及京城众多名老中医专家出诊,一方面做起了学术传承的工作。将祖父和父亲的经验整理出版,申报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孔伯华名家研究室”;并且成功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
2010年9月,位于望京中心商业区、建筑面积达3200平米的孔医堂医馆正式开业,孔令谦将医馆名字统一为“孔医堂”;2011年,孔医堂五棵松馆开业;2013年孔医堂下属上工坊健康管理会所三里屯店开业。至此,基于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中医医疗、文化教育、健康服务体系初现雏形。随着这些专业医馆及健康场所的设立,孔令谦不但把他对中医的认知、养生的理念传播出去,同时也为中医的传承、发展找到了平台。孔令谦打破中医门派、门户自立的模式,将各个门派的老中青传统中医聚集在一起,搭建了一个以北京名老中医、京城四大名医的传人和后人为主导的诊疗平台,传承原汁原味的中医诊疗。孔令谦强调:在现代环境下,既要保留传统,又要与时俱进,所以孔医堂秉承经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相结合的理念,旨在弘扬中医传统文化,丰富其内涵,文化属性才是中医核心竞争力。
在采访初始,孔令谦就对记者称他为”中医专家“的说法不以为然,”首先说一下,我并不是什么专家,专家都是外人封的,而且专家用在中医上是不太合适的。什么是专家,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来解释。现代医学和中医都是医学,在指导思想上、在体系上是有区分的,但是治病救人的初衷应该说是一致的。那么中、西医最大的区别是在哪?现代医学研究是以生命的物质基础作为一个出发点研究的,因此现代医学找到人体的肌肉、血管、脏器、细胞、DNA,其治疗因而是采取微观的、静态的、局部的、精细的,可谓之为‘专’,可称之为“专”,所以我们可以称为‘专家’。中医则不然, 中医是宏观的、动态的、整体的,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孔总接着详细的对记者解释道:“中医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譬如说冬天天气冷,人体的关节就容易受寒,关节炎多发于此。还有些年轻人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皮肤问题,有些老年人到冬季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的问题,这些皮肤上的毛病就不仅仅是皮肤的问题,中医讲‘肺主皮毛,调通水道’,也就是说,肺臟通過它的宣發作用把水穀精微輸布於皮毛,以滋養周身皮膚、肌肉。 所以皮肤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肺气不足的表现。肺氣足的人,皮膚就滋潤光滑、有彈性,而肺氣虛的人,則免不了皮膚黯淡乾燥、毛髮憔悴枯燥。甚至还会引发各种病症。这些都是说明中医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不是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且全面的看待,而且这一理论现代医学也是认同的。“
”我常说,中医的中就是‘大中至正’,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也有网友在微博上私信问我。简单的讲,中医的’中‘就相当于地球的轴,地球是有一定的规矩准则在转,那么是谁制定的这个规矩准则呢?就是这个轴,它控制着地球的公转、自转,不偏不倚。那么作用在人体上,我们中医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人不偏不倚,在全体的、大局面中,求其和,所谓中和之道,这就和中华传统文化连接在一起。就像《中庸》所概括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全部概括了。“孔总一边娴熟的泡着铁观音,一边缓缓说道,“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既不让人文去对抗自然,也不要让自然去湮灭了人文。就思维层面来说,东方人的思维比较接近万物一体;如同孔子的”大同世界“的理想。那么反过来我们来看中古时期的西方,是对抗的,多角形的奋进与专精。所以专精的人在西方是称之为专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医与中国文化、西医与西方文化,这之间是必然联系的。就我个人理解,中医也好,西医也罢都是好东西。”
养生到底养什么
每个人对养生都有不同的理解,那究竟什么是养生?孔总告诉记者说:“从中医来说,中医养生学里面有很多精辟的东西。譬如说《黄帝内经》里面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顺四时而适寒暑',通俗的来讲,就是告诉大家要顺应自然规律,那么自然规律是什么呢?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说冷暖交替变化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我们要去适应它;'和喜怒而安居处',实际上是告诉你要有个平和的心态。所以养生首悟在养心。也就是没有好的心情、心态,好的价值观,你再吃什么、喝什么也都起不到应该达到的效果。“
提到时下热门的”食疗“,孔令谦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中医有其独特的食疗方法,很简单,用八个字就能全部概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讲究的是中合。所谓食疗,其实不用去找什么秘方,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运用得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中医的食疗建立在中医理论上,讲究的是功能,讲的是气化作用。也就是说‘四气五味’,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所谓的五味,又可分为辛、甘、酸、苦、鹹五味。所謂“氣化”也就是氣的運動所產生的變化,與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功能有關。比如人的食物轉化為水穀之精氣,而水穀之精氣又化生為氣血、津液,以及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轉化都是由於氣化作用。真正的西医是不会骂中医的,同样真正的中医也不会去骂西医。“
记者觉得,现在的养生理论很容易让人感到困惑,经常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转发,不是这个不能吃,就是要吃那个才健康!那么养生是不是只是吃喝呢?孔总很不客气的反驳记者:”我认为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养生应该说是饲养,而不是养生。从人的层面说包含精神、艺术、自然规矩、道德准则、情感,所以说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做人。养生有医疗方面的作用,但是纯医疗不代表养生。中医讲究的是平和、综合,通过饮食、锻炼、升降的平衡。至于在人生病的时候,选择特定的食物只能启到辅助的作用,不是治疗,只是帮助恢复,或者说不要加剧病症。咱们举例来说,感冒在中医分为热症和寒症,象用葱白、姜啥的煮水治感冒的方子就适合于寒症,而不是用于热症,葱白和姜本都属热性,如果用于热症,就是热上加热了。“
”总结说来,中华养生学是集各种防病治病于一体,融合了中国儒释道的思想精华,甚至于我们每个人的修心、修德相结合,从某个层面代表了中国人的的思维方式,就是做人,这才是养生。养生是一种综合的理念,现在常常被以偏概全,这是最大的误区,而因为误区导致养治不分。“孔总深有感触的说,”养生其实没有那么神秘,越平淡的生活、越平凡的生活就越是养生。有病一定要治病,当然治病与养生之间有一定的协调统一;防病重于治疗,一种好的心态能更好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