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日本語  ┊  韩文  ┊  ENGLISH
注册    声 明          疫情期间就诊须知          关注

您的位置:首页 > 孔伯华 > 孔伯华历史追忆 > 正文文章详细

《广交朋友的周恩来》:周恩来与孔伯华
    发表日期:2013-12-20   作者:   点击量:

\

孔伯华先生(1884~1955),山东曲阜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有功于中医事业的具有民族气节的医学家。
孔伯华先生,医道高、医德好。他一生治好了许多人的病,尤其医治好许多疑难症患者,在京家喻户晓、有口皆碑。30岁时,就名噪北京,被誉为四大名医之一(另3位是萧龙友、施今墨、往逢春),举国知名。所谓名医,是高级医学专家,就是尖子人才。
中医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同疾病作斗争,还要和社会上“中医不科学”等谬论作斗争。1929年春,国民党政府下令“取缔中医”,孔伯华先生曾代表中医界,率代表团赴南京请愿。在广大群众的声援下,迫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1930年,为了培养中医人才,孔伯华先生和和萧龙友先生合办了一所北京国医学院,聘请第一流专家、教授任教,经费困难,先生常常以诊费收入资助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周总理对孔伯华先生非常器重。这位赫赫有名的医生孔伯华先生,和周总理有过多次交往。孔老对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非常关心,受到周总理的当面表扬,周总理说:“孔老不谈空理,务求实干。”
孔伯华患病后,周总理立即派人前去孔家探望,并带去生活津贴500元钱,转达周总理的意见:希望孔伯华安心养病。现在看来,500元不算什么,在上世纪50年代,那是很大一笔钱。临走时,探病的人再三询问孔伯华有什么困难,连愿不愿意住院都问到了。孔伯华什么要求也没提。但是在孔伯华身边的一个学生知道自己的老师清贫,有困难又难以启齿,在送他们时说,孔老师的病很需要吃点东北野山参。原来孔伯华自知病入膏肓,难以治愈,只是担心在去世以前难以完成周总理要他整理医案的任务。如果有东北野山参顶着,还可以延续一段时间。过了3天,周总理果真派人送来了两斤东北野山参,还附有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一封信。望着这些东西,孔伯华的眼睛湿润了,禁不住潸然泪下,还喃喃地说:“知我者,周总理也。”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孔伯华以惊人的毅力,再加上东北野山参的进补,使他日夜兼程,呕心沥血,常常深夜执笔,有时通宵达旦,终于完成了他的名著《时斋医话》。
周总理是最关心知识分子的。有道是:“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不知两斤东北野山参是干货还是鲜货。鲜货不好保存,干货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是干货,如果说价值连城,未免有些夸张。为了救治名医,我们的党是不惜任何代价的。当然,周总理是以公家名义送给孔伯华先生的,是代表党对孔伯华先生的关怀,具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李维汉是中央统战部长,无疑孔伯华先生是民族人士,是统战对象。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信的内容,可以想到那一定是一封关心名医、爱护名医的信。
有东北野山参顶着或维持着,能不能延续一段时间呢?回答是肯定的。《本草求真》曰:“人参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气于垂绝之乡。”《重订本草征要》曰:“人参得阳和之气,能回元气于重亡。”
我国古代中医理论,经过历史的严峻考验证明它是科学的。这里仅举二例以证之。
1976年,唐山大地震因腰椎压缩性骨折而致瘫的李素珍女士,曾运到吉林省通化矿务局医院治疗。外科医生在给她作减压手术时,听到毛泽东逝世的恶耗心情悲痛,手术做得不好,患者心脏出现骤停。当时正值凌晨,几个西医束手无策,老中医于洞扬先生毅然决然地用15克长白山人参煎汤给患者服下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很快地恢复正常,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人参能起死回生而深受感动。
吉林省白山市铁中副校长周伯祺先生说,他的故乡在浙江金华,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地区。人们都喜欢用饭甑蒸人参水喝。文革期间,周父周巨禄(70岁),胃肠出血,又缺医少药,在病危时不能进食,无条件打点滴,只好靠儿子从东北寄会的长白山人参蒸水喝,维持了半个多月,使亲戚邻居目睹了长白山人参确有延续生命的巨大威力。周巨禄用的是园参,效果竟然如果之好,孔伯华先生用的是东北野山参,相信效果会更好,否则不会完成他的名著《时斋医话》的。
孔伯华先生逝世后,党中央和毛主席深切关怀,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由彭真同志主祭。周总理亲到孔伯华先生寓所吊唁,尉勉家属,关怀其后代之培养和教育,并对家中一切事宜都做了妥善安排。